近年来,日本在台海问题上的动作频频升级,引发地区局势持续紧张。2025年上半年,日本自卫队舰艇多次穿越台湾海峡,犹如在火药桶旁玩火,让中日关系再度陷入紧张状态。
2月初,日本海上自卫队的秋月号驱逐舰从太平洋方向调转航向,大摇大摆地驶入台湾海峡。这已经是继2024年9月高波号和细波号联合行动后的第二次类似行动。东京方面高调宣称这是维护航行自由,但明眼人都看得出,这分明是在向北京方面示威。到了6月,又一艘高波级驱逐舰单独通过海峡,这次中国海军立即派出舰艇全程跟踪监视,空中还有巡逻机盘旋警戒,双方剑拔弩张的对峙场面令人捏一把汗。更耐人寻味的是,日本统合幕僚监部随后发布报告,声称发现中国福建舰在钓鱼岛附近活动,并紧急派出P-3C巡逻机进行监视,这种你来我往的军事互动,无疑加剧了地区紧张氛围。
日本这一系列动作的背后,美国因素不容忽视。石破茂首相上任之初,本有意改善对华关系,甚至计划在1月份访华。但国内右翼势力的强烈反对让这一计划泡汤。2月7日,石破茂转而飞赴华盛顿与特朗普会晤。众所周知,特朗普对美日贸易逆差耿耿于怀,此前已对日本钢铝产品加征25%关税,汽车出口也面临威胁。石破茂回国后立即批准自卫队穿越台海,明显是在向美国表忠心,希望换取关税豁免。然而事与愿违,7月份特朗普又发出加征更高关税的威胁。在记者会上,石破茂面对提问沉默了整整7秒,最后只能含糊其辞地表示无法回答假设性问题。这一幕生动展现了日本在美国面前的尴尬处境。
展开剩余83%中国方面反应迅速而明确。外交部发言人林剑严正指出,日本舰艇的行动已经触及中日关系的底线,强调台湾问题纯属中国内政,不容外部势力干涉。军事上,中国海军加强了巡逻力度,福建舰在9月份南下穿越海峡进行跨海区训练,这一举动让日本方面高度紧张。值得注意的是,日本2025年版防卫白皮书将中国列为最大战略挑战,用比去年更长的篇幅强调台海和平稳定的重要性,并表达对所谓灰色地带活动的担忧。但讽刺的是,日本自身却在南海与菲律宾、韩国频繁举行联合军演,3月份出云号航母在南海进行的登陆演习,不正是火上浇油的行为吗?
尽管在政治上频频挑衅,但日本经济对中国市场的依赖却是不争的事实。2025年上半年,日本对华投资激增59.1%,中日贸易额持续保持高位,众多日本企业在中国设厂,供应链深度绑定。石破茂政府其实也意识到经贸合作的重要性,3月份举行的第六次中日经济高层对话达成了二十项重要共识,包括加快服务贸易发展、计划2025年在日本举办中日服务贸易政策对话等。东京北京论坛上,石破茂发表书面致辞,前首相野田佳彦也亲自出席,显示出日本各界对合作的重视。7月份的中日外长会谈中,双方就稀土问题展开讨论,日本企业反映的困难得到中方回应,但前提是日本必须停止不当行为。
稀土问题成为制约日本经济的紧箍咒。作为战略性资源,稀土对日本半导体和汽车产业至关重要。4月份中国商务部宣布对七种中重稀土金属和磁体实施出口管制,将冶炼加工环节收归国有企业体系,这一举措直接掐住了日本产业的命脉。东京股市半导体板块应声下跌,工厂生产线被迫减速,产量骤降20%以上。日本企业急得像热锅上的蚂蚁,6月份中国日本商会会长本间哲朗紧急拜会商务部,虽然获得部分许可,但审批流程依然缓慢。CKD日机电装株式会社不得不将部分生产工序从日本转移到中国工厂,交货周期明显延长。这种缺氧式的产业困境,让日本经济数据频频拉响警报。
为缓解困境,日本派出大型商业代表团访华,名义上是讨论全球供应链安全,实则是在寻求解困之道。6月4日代表团抵达北京,重点讨论服务贸易和工业合作,中方重申管制措施的合理性,日方则强调合作的必要性。但在台海局势紧张的背景下,中方的态度自然更为审慎。日本商会透露,虽然获得少量许可,但整体供应仍然紧张,迫使日本转向澳大利亚和越南供应商,导致运输成本飙升,损失高达上百亿日元。石破茂在内阁会议上听取报告后,指示经济团队加紧跟进,但企业反馈显示问题的紧迫性仍在加剧。
更糟糕的是,日本的外交困境不仅限于中国。追随G7步伐,石破茂政府在1月份追加对俄制裁,禁止335项产品出口俄罗斯,并冻结资产用于乌克兰援助。俄罗斯随即在3月3日宣布无限期禁止9名日本高官入境,包括外务大臣岩屋毅和驻乌大使等重要人物。岩屋毅表示完全无法接受,但这不过是俄方对等反制。更严重的是,俄罗斯还禁止384名日本议员入境,使东京的外交处境雪上加霜。日本在俄乌冲突中选边站队,不仅没捞到好处,反而让竞争对手获得了原本属于日本的矿产资源份额。
美国方面也没有放过日本。2月份石破茂访美时,特朗普明确要求消除贸易逆差。虽然石破茂同意继续谈判,但7月份美国还是发出了加征关税的通知,日本汽车面临15%的税率。石破茂在会议上强调日本为美国创造了大量就业机会,特朗普虽然口头称赞,却未做出实质性让步。直到9月份,特朗普才签署总统令将汽车关税从25%降至15%,但这实际上是日本以追加投资购买美国能源为代价换来的。石破茂邀请特朗普访日的计划也因美国内政纷争而被迫推迟,让日本企业叫苦不迭。
多重压力之下,日本经济举步维艰。稀土短缺导致制造业指数下滑,工厂仓库堆满半成品,生产成本不断攀升。俄罗斯的禁令又影响了能源进口,北海道的LNG终端承受巨大压力。石破茂本想在中美俄之间寻求平衡,却因决策失误而陷入被动。2025年APEC会议本可成为改善中日关系的契机,但台海问题给两国关系蒙上阴影。日本新版外交蓝皮书虽然强调台海重要性,但自身却在九州部署导弹,这种言行不一的做法无异于自找麻烦。
国内政局同样动荡不安。7月20日的参议院选举中,自民党和公明党遭遇惨败,仅获57席,失去了上院多数席位。反对党立宪民主党大获全胜,石破茂在官邸焦躁踱步,党内批评声浪此起彼伏。8月底的党内会议上,派系斗争白热化,最终石破茂在9月7日宣布辞职,以避免党内分裂。在9月8日的记者会上,他黯然承认11个月的执政以失败告终,日本政坛再次陷入混乱。小泉进次郎、高市早苗、茂木敏充等政治人物摩拳擦掌,日本或将再次陷入一年一相的政治怪圈。
回望石破茂近40年的政治生涯,从鸟取县起步,历任防卫大臣等要职,2024年9月当选自民党总裁,10月出任首相。他本想推动经济刺激和国防改革,却在外交失误、经济受挫和选举惨败的多重打击下黯然离场。其对华政策从试图改善急转为追随美国对抗中国,虽然通过访美寻求关税豁免,却同时得罪中俄,付出了沉重代价。日本夹在中美俄三大国之间,本想讨好美国保全经济,却忽视了中国这个最大贸易伙伴的重要性,最终在稀土禁运中尝到苦果。
纵观全局,日本在台海挑衅后仍想加强经贸合作的想法本身没错,毕竟中日经济高度互补,日本企业离不开中国市场。但问题在于挑衅在先,必然招致反制,使得后续磋商举步维艰。随着石破茂的下台,日本政局进入新一轮洗牌期,新首相上台后将不得不继续面对特朗普的关税大棒和中俄关系的困局。在复杂的东亚格局中,日本或许应该多思考战略自主的重要性,而非一味追随他国。毕竟,实实在在的经贸利益才是根本,军事上的虚张声势换不来长远的发展红利。
日本近期的外交困局生动诠释了国际关系的现实法则:任何挑衅行为都要付出相应代价。中国的稀土管制政策并非针对特定国家,但日本作为依赖度最高的国家,感受自然最为深切。未来中日经贸对话若能持续推进,落实已达成的二十项共识,或许能为日本经济带来转机。但必须明确的是,台海局势的稳定是前提条件,日本需要展现出更多的克制与智慧。
发布于:天津市汇盈策略-炒股配资在线-线下配资公司-网络股票杠杆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