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1年的冬天,大连工人体育场冻得像个大冰窖。
11个辽宁爷们儿穿着补丁摞补丁的球鞋,在煤渣跑道上练得脚底板直冒血珠子。
领头的郭鸿宾扯着嗓子喊:"哥几个加把劲,咱这可是给新中国踢脸面呢!"谁能想到,这群白天炼钢晚上啃窝头的糙汉子,后来成了国足的顶梁柱,那会儿辽宁人在国家队里能占小一半,威风得很。
转眼到了1960年,国家队名单一公布,好家伙,19个人里辽宁占了10个!这比例搁现在想都不敢想。高丰文那会儿还是个小年轻,训练完总爱蹲在体校墙根啃烤地瓜。后来文革闹得凶,体校大门上了锁,这小子愣是天天翻墙进去练球。问他图啥,他抹把汗咧嘴一笑:"不踢球浑身不得劲!"那时候的辽宁足球就像黑土地里的大白菜,一茬接一茬地往外冒好苗子。
展开剩余71%八九十年代更热闹,辽宁广东两家球迷见面就掐。广东人显摆古广明脚法细腻,辽宁老铁立马搬出李富胜:"瞅瞅咱家门将,往那一杵跟黑瞎子似的,哪个球能过去?"1984年辽宁队九员大将入选国家队,同年把甲级联赛冠军奖杯抱回了沈阳。1990年辽足在亚俱杯夺冠那天,张宏根抱着奖杯的手直哆嗦,眼泪珠子砸在金牌上当啷响。可谁也没留意,广东那边已经悄悄搞起了职业化,辽宁人还捧着铁饭碗傻乐呢。
李铁17岁进国家队那会儿,跑圈能累吐了还死撑着加练。张玉宁长得俊,大姑娘小媳妇追着要签名,谁能想到后来会被车祸毁了前程。2000年前后辽足穷得叮当响,八个月发不出工资,肇俊哲把婚房卖了凑训练经费。队友劝他别犯傻,他梗着脖子说:"咱辽宁爷们儿吐口唾沫都是钉!"结果呢?职业化的车轮碾过来,老辽足这辆破卡车到底还是散架了。
2002年世界杯更是个大笑话。孙继海在韩国更衣室喊得脸红脖子粗:"咱代表的是中国!"回头一看,大连实德的徐老板正忙着变卖球队家当。那几年国足名单看着热闹,88个人里辽宁占了35个,可像崔鹏、赵旭日这些新人,跟老大哥们比总差着点火候。青训学校更惨,从127所哗啦啦关得就剩11所,孩子们都跑去补课了,谁还踢球啊?
眼瞅着到了2025年,国家队名单一出来,辽宁籍的就剩俩看大门的——王大雷和刘殿座,都是三十好几的老帮菜了。
有个青训教练喝大了哭成泪人:"好苗子?都送外卖去啦!一个月万八千的,谁跟你玩命踢球?"
现在看球的老哥们总念叨,说当年辽宁队比赛,体育场吼得地皮都颤。如今球场倒是修得漂亮,可里头坐的人还没门口卖烤肠的多。有个段子说得好:中国足球是棵病树,光知道修剪枝叶,没人管地底下的根都烂透了。要我说啊,啥时候东北雪地里又能看见孩子们拿书包当球门,破布缠个球就能疯跑半天,那才叫真有盼头。就像七十年前"三王一郭"那会儿,穷得叮当响,可眼里有光。
这篇文章重点是打造出积极又健康的网络氛围,里面没包含任何违反规定的东西,要是有侵权情况就赶紧联系我们。
发布于:山西省汇盈策略-炒股配资在线-线下配资公司-网络股票杠杆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